脾虛

一、特點

  • 脾胃被稱作「後天之本,氣血生化之源,滋養元氣之源
  • 中醫有「內傷脾胃、百病由生」「四時以胃氣為木」「有胃氣則生,無胃氣則死」等說法。
  • 脾主運化,負責吸收及分解營養物質,把好的東西如氣、血、水液留下,不好的東西清除。
  • 脾亦主升清,即是一個動態性概念,解作把好的東西帶動到其他地方(升),不好的東西減少(降)。
  • 脾能夠統血,即有止血作用。
  • 脾虛是指消化吸收功能低下的體質。
  • 容易疲勞與感冒。
  • 脾在五行中屬於土的臟器,會從食物與飲料中攝取身體所需的物質,以幫助氣的運作。

二、症狀

  1. 眼袋:脾胃功能減弱,水濕運化不暢,皮膚和肌肉缺乏營養,鬆弛無彈性,久之則出現眼瞼下垂,形成眼袋。
  2. 舌苔厚膩有牙印。
  3. 面色發黃,且不太明亮,無光澤。
  4. 清晨起床感覺胸悶氣短、頭暈腦漲。
  5. 胃口差,吃不多、吃不香,容易腹脹:不吃不脹,吃一點東西就發脹。
  6. 睡覺流口水
  7. 肥胖:脾胃功能弱造成體質虛弱,新陳代謝減慢,消耗營養的能力減低,營養不能消耗掉於是堆積在體內,形成肥胖,尤其是下肢偏重。
  8. 宿便形狀軟爛、黏膩。

三、成因

  • 暴飲暴食
  • 飲食肥膩
  • 貪食生冷
  • 過度勞累
  • 長期食用藥物

四、改善方法

  • 飲食定時,忌食生冷免傷脾胃;肥滯食物難消化,黏膩之食物如芋頭、湯圓、糯米飯等都不宜。平時可多吃健脾食物如淮山、薏米、芡實等,達到保健之作用。
  • 作息定時,正常思想可以減少憂慮。

穴位按摩

  • 三陰交穴
  • 隱白穴
  • 足三里穴
  • 陵泉穴
  • 天樞穴
返回前頁